|
2013-9-4
星期三(Wednesday)
晴 寻找内心的瓦尔登湖
夏雨菡
有人说,读书是医治人内心的一剂良药。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狭隘,但是,如果你阅读的是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的话,那么我同意这个观点。这本书是有这样的功效。我个人非常喜欢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。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经常反复阅读这本书,并且在无数旅行的途中带着它。我喜欢这本书的恬静、优美、自然和收敛,就连其中弥漫的孤独也喜欢。因为,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,而这样的孤独又是多么美好啊。这样的书让人安宁,让人的内心因为平和宽阔而强大。 梭罗的一生很短暂,只活到44岁,但是他的一生很丰富,虽然不长但是却很厚重。有一年他带着一把斧头进入瓦尔登湖旁边的森林里,自己动手伐木建造一座房子,并且开始在湖边居住。他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,感受四季的变化,简单朴素地生活。他在湖边生活了两年,之后他写成这本《瓦尔登湖》。这是一本好书,他不仅仅是一本大自然的观察笔记,也不仅仅是一篇又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佳作。它是一本艺术之书,书页中间有大自然最美丽的音乐,还有我们平时所忽略的,没有任何颜料更够绘制的大自然的丰富色彩。这本书滋养了我的生命和心灵,让我学会热爱真正的自然并且珍爱生命,也打开了我心中的眼睛,让我习惯观察自然,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。哪怕只是一朵花开的细小,以及一块岩石质朴的花纹,甚至只是一阵清风传递的植物香气。不仅如此,我渴望的梦想中的生活,就是能够像梭罗一样生活在真正的大自然中间。最好居住在一望无际的森林中,能够面对一片广阔的湖水,远处见高山流水,近处是动植物的花园,自耕自足。可是,我知道这也许只能是梦想了。因此,我更是常常翻阅这本书,进入梭罗书中的自然世界,体验自然中的美丽和快乐。 梭罗常常被误读,被理解成逃避世事的典范。其实,认真地阅读此书就会发现,梭罗并不是每日只会仰望星空发呆。他的生命态度是积极的,他绝不逃避。他倾听来自大自然的一切声音,接受大自然赐予他的经验,并且借助于大自然所给予他的真实的体验去思考现实人生。而且,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还是一本充满睿智思想的哲学书籍,他在书中有思考有批判,并且积极地应对人生,而这个瓦尔登湖也不仅仅是瓦尔登湖这么简单。 那么,梭罗所描述的“瓦尔登湖”究竟是什么?只是存在于地理上的一片湖水吗?也或只是一种生存方式?有人说,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。不仅仅在梭罗所存在的西方,在东方的中国也有,比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 的陶渊明。有人还说在当代也有梭罗,梭罗已经成了一种符号,一种生活方式是的标签,比如“乐活族”。这些说的都对,但除此之外,梭罗的瓦尔登湖不仅仅是隐于山水之间,在大自然的世界中畅游,观一叶而知秋,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。梭罗的瓦尔登湖还代表一种精神,一种向内心求索的思考方式。它是走进你自己的内心深处,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行走,灵魂的远方有多远,就努力走多远,一直到无尽之处。 ...... 2013-7-30
星期二(Tuesday)
晴 郎木寺的月光 2013-5-25
星期六(Saturday)
晴 2013-5-13
星期一(Monday)
晴
2013-4-18
星期四(Thursday)
晴
在山中的晚上 2013-4-11
星期四(Thursday)
晴 花 事 2013-4-2
星期二(Tuesday)
晴 2013-3-9
星期六(Saturday)
晴 手袋与环保
夏雨菡 从2008年6月开始,国家规定中国所有的超市和售卖场禁止向购物者提供免费塑料袋。这真是一个好消息。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有更多的消费者,能够放弃使用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,能够自己使用环保袋子去购物,比如布袋子。 在欧洲的时候,我发现欧洲的绝大部分国家的商场和超市都不免费提供塑料袋。人们也很习惯,去超市都自备手提袋,大多数是布袋子,这样的布袋子在超市可以买到,也有些主妇会自己缝制。在欧洲没有几个人使用那种特意标明“我不是一只塑料袋”的名牌帆布手袋。在那里,环保意识已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里,无需要用这样做秀的方式来张扬和倡导。但是,欧洲的超市也很人性化。如果你真的没有手袋,在结账的时候,超市的服务人员也会给你拿一个塑料袋,当然不是免费的,每一个2毛钱。但是这样的塑料手提袋很大,也很厚,制作精良,质量过关,是属于可以反复使用的那种。 不仅如此,在欧洲的一些大型商场和卖场,很多商品都是裸装的,就是说他们不提供包装。比如我们在国内购买衣物,先由一层薄纸包装覆盖,再装入精致的纸盒,然后装入一个手提袋。但是在欧洲的很多商场,这些商品没有这些繁琐的包装。我曾经询问超市的工作人员,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裸包装的?他们说早就开始这样做了,因为很多的包装盒、包装袋拿回去几乎没有什么用,是资源的浪费。所以为了环保,降低污染,他们的很多商品只提供裸装。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,如果你是要送礼物,也可以要求商场的工作人员为你打精致的礼盒包装。他们会包装得非常漂亮,包装纸雅致,丝带艳丽,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。 在欧洲,尽量避免使用不可以降解回收的白色污染。所以,我们在中国普遍使用塑料制品的环节,他们大多是用纸制品,或者其他的可回收的替代物。在欧洲,可以在很多的地方看到回收废电池箱子,即使你不懂外语也没有关系,因为这样的环保公共设施除了语言文字之外,还可以看图说话,因为他们都会用图画标志来注明回收箱的用途,一目了然。 另外,在欧洲每一个家庭都需要支付垃圾回收费,并将家庭的垃圾分类,玻璃制品、塑料制品、纸制品、生活不可回收垃圾全部按类分装。主妇在每一个晚上将分类垃圾放在自家的门口,早上很早的时候,垃圾回收车自然会将垃圾收走。当然,你也可以不分类,但需要为此支付昂贵的垃圾回收费用。通常,公共场合的垃圾桶的分类也非常详细,各种颜色的垃圾桶回收不同的垃圾,分别用文字和图标来标志。一般分为:玻璃制品、塑料制品、纸制品、金属制品、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等。为了鼓励消费者,就连饮料瓶也是回收的,所有的超市专门设置了自动回收机,不管你是在哪里购买的矿泉水瓶、饮料瓶,只要投入这个回收箱,就可以自动拿到两毛五分钱。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垃圾统一分类回收也做的极其完善,德国的垃圾回收处理利用率是世界上最高的。 爱护环境,必须是从自身做起的。其实在我们国家,很多人早就开始自觉地保护环境,尽量环保地生活。我身边的很多朋友,早就开始用自备的手袋去超市购物了,去一些自由市场也是完全使用自备的袋子盛装物品。有很多手巧的朋友,会自己去选购白棉布DIY购物手提袋,制作的精巧美丽,另人爱不释手。她们会在手袋上贴上颜色艳丽的贴布,或者贴上个人喜欢的卡通人物,还有的将自家宠物的图片印制在手袋上。我的朋友小D就将自己一家三口的幸福照片印在手提袋上面,全家人灿烂地笑着,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。还有一个朋友喜欢兰花,自...... 2013-2-20
星期三(Wednesday)
晴 正月十五元宵节
夏雨菡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也是新春佳节的最后一天,所以这一天是过年期间最后的一次狂欢。另外,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团圆之夜,因此格外的隆重。元宵节在过去也被称为“元夕”、或者上元节。这一天的风俗是吃元宵,赏花灯,猜灯谜。 正月十五吃的元宵,由带陷的糯米制成,陷由豆沙、白糖、芝麻、各种果仁、玫瑰丝等多种原料组成。元宵也叫汤圆,有团团圆圆的寓意。元宵可以用清水煮食,也可以油煎、油炸、或者在水果火锅里涮着吃。我最喜欢黑芝麻元宵,咬一口,濡软可口,唇齿流香。 吃完元宵之后,我们全家会一起出门去看花灯。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,正月十五的花灯节都是很热闹的。我们全家人会一起在好看的花灯前面留影拍照,留下一份家庭的记忆。元宵节这一天的花灯节起源于中国的汉朝,可谓源远流长。 在春节的时候,各个城市都会在街道两旁挂灯笼,每晚点燃。红灯笼居多,也有各种各样的宫灯。放眼望去,满街都是璀璨的灯光,真的是很喜庆,也很壮观。城市里的大型花灯展,一般是由各个企事业制作,集中为市民展览。各个单位的能工巧匠会发挥他们的智慧,制作出来的花灯令人叹为观止。花灯市上的人熙熙攘攘,摩肩接踵,喜气洋洋。我记得辛弃疾有一首词《青玉案 元夕》写的就是元宵节赏花灯时的热闹情景: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 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萧声动,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 。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 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 这首词说的是元宵节众人都出门赏花灯,满天的焰火像流星雨一样。男人骑高马,女人盛装打扮,坐在雕花的车上。出来观赏花灯的时候,无论男女都是熏了香的,有的还随身佩戴各种香袋。因为人太多,以至于整条路上都是香的。辛弃疾是宋朝人,从这首词中所描写的上元灯节如此壮观的景象,可见看出在那个时候元宵节就很隆重了。 时隔几百年,这个传统节日还是一样气氛,一样的人来人往,一样的欢天喜地。在花灯市上,还有各种各样的灯谜,灯谜被写在花花绿绿的纸上,挂在花灯的下面,供市民猜谜娱乐。不仅如此,在这个节日,还有很多的传统民间活动在举行,比如我们常说“正月十五闹花灯”,这个花灯是要“闹”的,就是社火。社火也是由各个单位的社火队,以及来自城市周围的各个乡的社火队组成。队伍庞大,极其壮观。有耍长龙的,龙是中国的图腾,是不能没有的,一般是两条龙并舞,被称为“二龙戏珠”。还有舞狮子、踩高跷,划旱船,扭秧歌、打腰鼓或者太平鼓,……等等各种玩意。耍社火的队伍绵延好几百米,边耍边走,锣鼓喧天。人们在路两边观看,有一些孩子一直追着社火队,开心地跳着,笑着,欢叫着,有一些手里还拿着糖葫芦,或者五颜六色的气球,真是热闹极了。 社火快接近尾声的时候,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所有的人抬头观看,原来是焰火晚会开始了。天空中,满天烟花盛放,灿烂夺目。而在缓缓流淌的河水边,正月十五的“放河灯”也开始了。成千上万盏的点燃的河灯,在水面上顺水漂流。天空中的烟花,在高空中绽开之后,又在水面上闪烁着。水中的河灯,也是千盏万盏在水面上竞相开放。此情此景,天上人...... |